当前位置:主页 > 三牛娱乐资讯 >

三牛娱乐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新型玻璃体内注药治疗有望对早产儿致盲最大“杀手”按下“停止键”

时间:2024-04-21 23:04 点击次数:76

 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,一种发生他们身上的第一致盲眼病——早产儿视网膜病变(ROP),可能让小宝宝们还没来得及认识这个世界就失去光明。一直以来,防盲成为世界早产儿救治工作的重中之重。近日,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梁建宏教授、程湧教授团队与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雨生教授团队、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项道满教授团队在Ophthalmology发表题为《康柏西普与激光治疗Ⅱ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比较研究》(Conbercept versus Laser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Zone Ⅱ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)的文章,回答了用康柏西普治疗Ⅱ区ROP的效果。

  这项在3个眼科中心进行的多中心、前瞻性、随机对照、开放标签、非劣效性试验的研究指出,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药治疗Ⅱ区ROP24周的疗效不仅不逊于激光光凝治疗,而且可能具有操作快捷、大大减少转移到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(NICU)住院的潜在优势。简而言之,就是采用新型玻璃体内注药治疗,ROP患儿不仅取得与激光治疗相同的疗效,且操作时间短、不良反应少、全麻少,术后大多不需转至NICU。

  生命的诞生是既伟大又神奇。宝宝随妈妈十月怀胎中不断成长变“熟”,16周左右的胎儿眼睛虽然紧闭,却能从眼皮上看到眼珠在慢慢转动,此时他眼睛里的血管开始发育;28周时会睁开眼睛,虽看不清但能感受到光;过了8个月就能正常睁眼、闭眼,此时眼内视网膜已有良好的血液供应……

  可总有一些“呆不住”的小宝宝,不等足月就急着出来。这些早产儿的胎龄越小,视网膜血管发育越不完善。通常孕36周以下的低体重早产儿,因为早产后全身疾病以及使用高浓度氧等因素的影响,导致血管发育终止,并出现异常血管生长和视网膜纤维组织增生,造成ROP。

  ROP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,与早产和氧气吸入有关,已被WHO归类为新生儿可避免盲的防治目标。梁建宏教授指出: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每年约有150万名早产儿出生,ROP发病率占到20%左右,即每年约有30万患儿发生ROP。其中,体重在750g以下的患儿ROP发生率更是高达90%以上。

  专家提示,早产、低体重、长时间吸氧,这三类宝宝更容易患上ROP。其致盲的首要原因是正在发育的视网膜出现异常病变——视网膜发生缺血缺氧,新生血管形成,进一步出现玻璃体视网膜牵拉,视网膜脱离,最终导致视功能丧失,甚至眼球萎缩。

  “海归”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教授,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门诊发现很多早产儿存在视网膜病变,然而当时国内医学界对于ROP认识还很不足。“ROP的治疗时机仅有一个很窄的‘时间窗’,如不能进行及时干预治疗,孩子很可能会终生失去光明。”经过多次多方呼吁,黎晓新教授在2004年起草了我国首个《早产儿治疗用氧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》,时至今日依然不遗余力地推行ROP防治,广而告之,一定要将防治关口前移。

  国际上公认,ROP活动期通常发生在出生后4~6周(或矫正胎龄3l~32周)。为此,这短短的2周时间就成为筛查新生儿眼底疾病的最佳时期。黎晓新教授说: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,治疗可能仅剩10%的,“时间窗”一旦关上,孩子将永远坠入黑暗。

  ROP的治疗方式,是根据患儿视网膜病变发生部位和发展的不同时期进行选择。其中,按部位分类有Ⅰ区、Ⅱ区和Ⅲ区,按病变严重程度从轻到重依次分为1~5期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在Ⅱ区ROP的发生发展过程中,抓住时机是可以扭转乾坤的。程湧教授说:3期以前的病变,如及时进行治疗可中止病变进展,宝宝视力能正常发育;而如果进展到4期,就已经很严重了,手术干预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;进入5期即使手术“成功”,患儿也仅留光感,甚至全视网膜脱离,终身失明。因此,3期病变以前的“抢救性”治疗是关键。

  ROP的治疗历程,经历了冷冻治疗、激光光凝及抗VEGF药物治疗。当前,抗VEGF药物的抗新生血管治疗是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,可以大大降低VEGF在眼内的浓度,从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和发展,也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渗漏。

  目前,抗VEGF药物主要为贝伐单抗、雷珠单抗、阿柏西普、康柏西普,均在临床证明能够控制早期新生血管的生长。其中,康柏西普是中国首个获得WHO国际通用名的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Ⅰ类新药(原研药),在中国批准用于治疗多种视网膜血管疾病。

  与经典的眼底激光治疗相比,前期的研究显示,康柏西普在控制早期ROP的治疗效用已经得到证实,但对于更严重的2~3期的治疗效果,仍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疗效和安全性。

  本研究纳入的研究对象是3个眼科中心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诊断为ROP Ⅱ区2+期或3+期的早产儿,筛选出170名符合标准的患儿(平均胎龄29.2周,平均出生体重1204.9g),以1:1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(两组间的性别、出生体重和胎龄都不存在差异),分别给予0.25mg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或激光光凝治疗,并将24周时的检查结果作为评价疗效的指标。

  康柏西普治疗组的87名患儿中,83名治疗有效;激光光凝治疗组的83名患儿中有80名有效,有效率分别是95.4%、96.4%。康柏西普组每位患儿治疗所需的平均时间为4.6 min,仅有17.2%在全身麻醉下进行。而激光治疗组所有患儿均需接受全身麻醉,平均持续时间为78.8 min。

  研究团队将基线周时无活动性ROP、无不利结构异常的早产儿比例作为主要观察结果,将基线治疗后疾病再激活率的比例作为次要观察结果,还将眼部及全身安全性、操作时长以及血清游离康柏西普的全身暴露浓度列入其他观察结果。两组患儿在完成治疗后的一周、一个月、两个月继续复查,并继续根据情况调整复查时间和治疗方案。在此期间,康柏西普组的7位患儿、激光光凝治疗组的3位患儿出现了病情发展,再次进行了相应的治疗。

  综上所述,本项研究表明,在需要治疗ROP Ⅱ区病变中,在24周时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与激光光凝治疗具有相当的治疗效果,并且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具有由于手术操作快捷,且因全麻不常用,较少转移到NICU的潜在优势。

  虽说ROP是一种致盲眼病,专家指出,只要做好早期及时的眼底筛查、积极治疗、按时复诊,是完全可以避免的,但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治疗。筛查主要针对的早产儿包括两类:孕龄<32周,体重低于2000 g;孕龄>32周,体重大于2000 g,但是有吸氧史。经“黄金期”的视网膜筛查,诊断为ROP的早产儿需要每周检查1次,持续观察,而对于有明显病症的患儿就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方式。专家提醒,即使筛查结果正常,仍需要每2周随访一次,继续关注眼睛的发育状况,确保无误。

Copyright © 2027 三牛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