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主页 > 三牛娱乐资讯 >

三牛娱乐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真空真的是“空无一物”吗?实际上真空比现实世界更“热闹”!

时间:2024-03-19 05:55 点击次数:153

  真空,单从名字来看,应该是“空无一物”或者“什么都没有”,不过真空的真实状态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,甚至恰恰相反,真空甚至比我们的现实世界更“热闹”。

  其实人类很早就已经开始接触有关真空的概念了,甚至利用真空为人类服务,比如说抽水泵,就是一种真空机械。

  抽水泵产生的力,正好可以达到10米水柱的重量,一旦超过这个重量就拉不动了。当然这不是偶然,也不是说抽水泵的质量不好,而是必然的。因为抽水泵利用的就是大气压来工作的,大气压力是固定的。当然也不排除现在我们还利用了其他力,可以超过10米的水柱,那就是另一回事了。

  而1641年,托里拆利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,让人们看到了真空环境的存在。实验很简单,把一根1米长装满水银的玻璃管,倒放在装满水银的盆内,玻璃管内水银的高度会降至76厘米高,在玻璃管最上方留下24厘米高的真空状态。当然,如今我们知道,那是因为大气压的作用。

  那么,玻璃管上方的24厘米真空状态,里面到底有没有物质呢?真的是“空无一物”吗?

  当然,不能是“绝对的真空”,里面还会有某些东西的。首先气体是不可能完全抽干的,还有各种辐射存在,不可能完全清除掉。

  不过,物理学家们一度认为,之所以制造不出绝对的真空,完全是技术手段跟不上导致的。如果人类科技足够发达,能够制造出足够精密的仪器,完全有可能制造出绝对的真空。

  这里就出现了两类真空:技术真空和物理真空。简单来讲就是,仅仅把气体抽出来的方式得到的真空就是技术真空,就比如托里拆利做的实验,玻璃管上方24厘米的高度就是技术真空。而完全没有任何粒子的真空就是物理真空。物理真空可以看作是技术真空的极限。

  很多物理学家对物理真空提出了质疑,认为物理真空不可能存在。比如说爱因斯坦,用场论观点研究引力现象时,意识到空无一物的绝对真空是不现实的,他甚至提出所谓的物理真空就是引力场的某种特殊状态。

  狄拉克在1928年把量子力学和狭义相对论结合起来,创建了描述电子运动的方程,狄拉克方程。该方程能准确描述电子的运动,与实验结果完全吻合。

  不过,方程的解很奇特,包括正能态和负能态两种。狄拉克本人也因此预测了正电子的存在,认为正电子就像是电子的一个镜像,除了电荷相反之外,其他属性都相同。

  在当时很多物理学家眼里,正电子的概念太疯狂了,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。最重要的是,物理学家们从来没有在实验室找到正电子存在的证据。甚至连狄拉克本人都不敢相信他自己的预言。

  不过,很快狄拉克的预言就被证实了。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研究宇宙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情况时,偶然发现某个粒子的运动轨迹与电子完全一样,只是弯曲的方向正好与电子相反。这个粒子就是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。

  物体的能量都是正的,给物体施加一个力,这个物体就会朝着力的方向运动。但是正电子正好相反,如果你给正电子施加一个力,正电子反而会向力的反方向运动,这太不可思议了。

  狄拉克大胆提出了这样的观点,他认为没有任何粒子的物理真空,其实也是充满了无数正电子,就像正电子海洋那样,正电子充满了整个物理真空。正电子会通过吸收能量转变为负电子,然后正电子海洋里就留下了一个“空白”。

  狄拉克的观点赋予了物理真空新的定义:真空不空。在所谓的物理真空中,正反粒子对会不断产生,湮灭,然后不断重复这个过程,产生湮灭的过程非常短,瞬间完成。而这些瞬间产生湮灭的粒子,被称为“虚粒子”。

  其实,这就是量子涨落的过程。科学家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证实了量子涨落产生“虚粒子”的证据,著名的“卡西米尔效应”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
  在真空中放置两个非常薄的不带电金属片,让金属片不断靠近,当两者的距离非常短时,就会产生吸力,好像有外部力量推着金属片一样。

  真空中会涨落出各种虚粒子对,靠得非常近的金属片,会把波长更短的虚粒子对挤压出去,导致金属片内侧的虚粒子对密度比外侧更小,由此产生了压力差,导致金属片相互靠近。

  上世纪末,物理学界对卡西米尔效应进行测量,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完全吻合。不过卡西米尔效应只会出现在微观层面,在10纳米的间隙上,卡西米尔效应可以产生一个大气压的压力,其实是非常可观的,太空中从来不缺真空,科学家们甚至畅想未来的星际旅行可以利用卡西米尔效应获取动力。

  能够看出,所谓的真空不但一点也不空,反而非常热闹,甚至比我们的现实世界更加热闹。那里随时会衍生出虚粒子对,然后瞬间消失,就像沸腾的海洋那样“生机勃勃”!

上一篇:纸样抄取器

下一篇:如何制作玻璃_方法 <

Copyright © 2027 三牛娱乐注册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